匯聚行業智慧,共享學術盛宴 ——慶祝建院70周年學術交流周活動圓滿舉行
為熱烈慶祝建院70周年,進一步提升公司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專業能力,推動知識分享、學術交流,自覺擔負起新時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任務,公司于2023年9月11日至9月14日舉辦了建院70周年學術交流周活動。活動由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分別主持。
本次活動以“分享智慧、共促成長”為宗旨,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龔曉南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長安大學彭建兵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徐張建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鄭建國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西北電力設計院劉厚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院長李振洪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楊柳教授,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仲崇民總工程師,陜西省地震局馮希杰研究員作了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學術觀點和實踐經驗,內容涵蓋巖土工程、地質工程、建筑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等多個專業領域,涉及基礎科學到應用技術。
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工程師南亞林在開幕式和閉幕式上代表公司為本次活動致辭,并對出席學術交流周活動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本次活動為公司廣大干部職工提供了一個高起點、高層次、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了公司各專業交流融合,講座精彩紛呈,全院上下要廣納真知灼見,爭創前沿成果,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攜手并進、砥礪前行,為推動行業和公司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龔曉南院士所作的《巖土工程若干問題的思考》講座,講授了巖土工程的專業特點,并結合哲學的觀點剖析了工程師的思維方式,介紹了先進的土工新技術。鄭建國大師的《黃土高填方工程實踐及標準編制》講座,以豐富的工程實踐結合理論知識講授了高填方工程標準編制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內容和關鍵條款。
彭建兵院士所作的《黃土高原重大工程災變機理與防控》講座,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講授了黃土工程災變的原由和水對黃土工程災變的影響,分析了平山造城、治溝造地、固溝保塬的災變風險以及黃土工程災變的防控模式。李振洪教授以《衛星遙感助力災害防控與生態保護》為題,介紹了現代衛星遙感在地震、滑坡等災害的監測、預警、評估方面,以及在助力秦嶺生態監測與保護、大氣環境監測等方面的應用。
徐張建大師作《西安地鐵建設中的重大工程問題及應對策略》講座,講授了西安地鐵規劃建設中遇到的地裂縫、濕陷性黃土及文物保護等問題。劉厚健大師的《黃土的地質屬性與地基問題》講座,講授了黃土的地質屬性及地基勘察設計的基本思想,并對黃土濕陷機理、固結—濕陷耦合關系等一些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楊柳教授以《建筑節能減碳研究與實踐》為題,講授了零碳技術路徑及研究,并結合工程實踐列舉了建筑碳排放的計算方法。馮希杰研究員作《公元前780岐山地震考證》講座,以過去多場地震案例為先導,講授了陜西地區地層斷裂帶、地裂縫的成因和發展等。仲崇民總工程師的《地基基礎設計時一些問題的思考》講座,以具體實踐案例為基礎,講授了黃土地區地基基礎設計的基本原理及遇到的工程問題和解決措施。
在交流答疑環節,公司廣大技術人員踴躍提問,同專家學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研討與交流,共同探討了行業的前沿動態、發展趨勢和機遇挑戰,促進了學術進步與知識共享,推動了公司和個人技術水平的提升。
七十春秋守初心,百年勘院續輝煌。此次建院70周年學術交流周活動充滿啟示、思考和友誼,為廣大職工提供了一個廣泛交流與合作分享的平臺,這既是對公司過去輝煌成就的追溯回顧,也是對未來發展的熱切展望,更是對機遇挑戰的堅定信心。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公司將不斷提升科學技術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繼續致力于創新和卓越,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為公司與行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撰稿人:閔佳 審核人:劉魁 劉曉莉